易哲健康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夏季蚊虫猖獗,谨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夏季蚊虫猖獗,谨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发布:2018-08-13 18:01:43 | 查看:

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下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夏季日照强烈,气温明显上升,强降雨天气频现,助长了蚊虫孳生,各种传染病也纷纷现身。其中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为典型。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下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如何传播?自然界中多种动物可以感染乙脑病毒,如猪,马,狗,驴,牛,蝙蝠等,近年来国内外多次报告鸟类在乙脑病毒自然循环中也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其中以猪作为主要的传染源。蚊虫是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蚊类通过叮咬将病毒感染人及动物,三带喙库蚊是传播乙脑病毒最强的蚊种。

 

u=1319456022,729500692&fm=27&gp=0.jpg

人感染乙脑病毒后潜伏期为5-15天,病人症状以高烧、惊厥、昏迷为主要特征,病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头痛、发烧、常伴有寒战,体温38℃-39℃。头痛常较剧烈,伴有恶心、呕吐(呈喷射状),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1-6天。

 

 2.急性脑炎期:最突出的症状是持续高烧,体温高达39℃-40℃以上,几天后中枢神经感染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如神志恍惚、昏睡和昏迷、惊厥或抽搐,颈项强直,受影响肢体出现麻痹,有的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神经系统检查巴宾斯基征阳性,跟腱反射阳性。

 

 3.恢复期:在此期神经系统症状逐渐缓解,体温和脉搏等逐渐恢复正常。

 

 

治疗原则: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综合治疗。必须重视对症治疗,要认真把好“三关”,即高热关、惊厥关和呼吸衰竭关。具体办法如下:


(一)降温:高烧易发生惊厥,可加重脑水肿,诱发呼吸衰竭,故必须及时降温,最好把体温控制在38.5℃以下(肛表),头部温度力争降到36℃左右,其方法有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和激素等。

 

u=1973276463,2988268160&fm=11&gp=0.jpg


(二)镇静:乙脑患者因头痛剧烈,常有烦躁不安,因颅压增高易发生惊厥,故应给以适量镇静剂以防止发生惊厥。如果遇抽搐患者则应尽快地用镇静剂予以控制。


(三)防止呼吸衰竭:重症病例早期可发生颅压增高。在防治颅压增高上首先要防止痰堵造成换气不佳的缺氧,故应多让病人侧睡,防止昏迷时舌根后坠。若已出现痰堵,可考虑气管插管或切开,以改善肺部的换气功能。当出现脑水肿或脑疝,引起呼吸衰竭时,应立即给以脱水剂。

 

  此外,支持、综合治疗亦应重视,如认真细致的护理,高热量多维生素的营养性流质,预防继发感染等。对于某些抗生物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感染和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等)。临床常用转移因子胶囊配合相关疾病治疗药物联合用药。转移因子胶囊含有的多肽、氨基酸和多核苷酸,对抗病毒、增强抵抗力、调节免疫过敏效果显著。

转移因子胶囊.png

 

 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达约10%-20%左右,部分病人(约30%左右)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痴呆、半身不遂、精神失常、记忆力和智力减退等。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人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是很重要的。

 

 

控制措施:


1.健康教育:将预防乙脑的知识教给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提高群众对疫苗接种、防蚊灭蚊对预防乙脑重要性的认识。

 

 

2.免疫接种:接种乙脑疫苗以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接种对象是流行区的儿童及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敏感人群。目前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两种。为了确保疫苗接种效果,接种时间应在流行季节前1-3个月完成。儿童经初次基础免疫后应按规定加强免疫。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均应在4℃保存,以保证其有效性。

 

 

3.灭蚊防蚊:灭蚊要强调一个早字,最好在人间乙脑流行前1-2个月开展一次群众性的灭蚊活动,在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用蚊帐,驱蚊剂等,提倡不露宿。黄昏户外活动应避免蚊虫叮咬。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易哲健康资讯联系。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