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近几天,有一个振奋人心的新闻出现了“中国摆脱乙肝大国帽子”,根据国新办就“十三五”卫生健康改革发展里的报告,我国的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63.4/10万降低到2019年的55.6/10万,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降至1%以下,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
但乙肝的危害还在继续,我们对乙肝的重视,一刻都不能停止。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主要以肝脏炎症为主要的表现,如身体乏力、容易疲劳、恶油、食欲不振、黄疸、肝区疼痛等等,在治疗上,往往用的是抑制药、免疫药、循环药等等。 我国中医文化历史悠久,在辨证论治上,可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临床症状。在中医古籍中,并无“肝炎”的病名,但根据肝炎的发病特点以及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所说的“黄疸”、“胁痛”的病症范畴。
一、病因病机 在中医看来,乙肝的其中一个症状便是黄疸。肝为五脏之一,五脏藏精气而不泻,若邪伏于肝,则难自净,是以难治。 根据症状,乙肝病毒皮肤上表现为湿热,湿热为内侵,令肝脏疏泄功能失调,导致气机郁滞,横逆犯脾;而又由于脾失健运,易生痰湿,湿邪再困脾土,呈脾虚肝旺之象; 久病累及于肾,而致脾肾阳虚;或湿热蓄积日久,入血入络,出现气滞血瘀或瘀血阻络,最终引起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阴阳失调。湿、热、毒、瘀、痰等病理产物在本病的发展过程中可互为因果,导致病情持续发展和迁延不愈.
二、常见中医证型 慢性迁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分为五个证型: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其中肝郁脾虚是最常见的类型。 三、辨证施治 在治疗上,我们一肝郁脾虚为主要治疗类型,可根据疏肝实脾胃原则,根据不同证型的并发症,来进行适当的加减,达到治疗的目的。如肝郁脾虚的慢性乙肝患者,多伴有纳呆、腹胀嗳气、胁肋胀痛、疲乏无力等表现,根据中医辨证理论,需要以疏肝健脾活血为治疗原则,可使用柴胡、灵芝、丹参、五味子等等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的中药材来进行治疗,或使用拥有相同功效的中成药(健得)五灵胶囊,来缓解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挟瘀症。
除此之外,治疗慢性乙肝讲究7分养,3分治,除了要注意用药之外,平时的护理病人也要上心。 1、劳逸结合,预防过劳 慢性乙肝患者应该采取动静结合的调养措施,在病情稳定时候,可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重病的时候,应该以卧病在床为主。 同时,平时一定要注意身体的变化,拒绝过度疲劳、不熬夜,减少吃一些对肝脏有害的食物。
2、调畅情志,合理饮食 肝是一个“不说话”的器官,但你的愤怒、坏情绪都会积累在肝脏上,从而影响肝功能。因此,保持心情开朗、对于维护肝脏健康,保持肝脏功能都有积极性的作用。 在饮食上,注意平时膳食,不过饱过饥、不烟不酒、避免高糖、高热量食物。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为佳。 3、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身为慢性乙肝病人,一定要按时服药,以免产生耐药性和病情反弹。而对于乙肝携带者来说,虽然暂时没有问题,但还是需要定期复查体检,以防病毒损害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