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医院工作多年我发现一个问题——医生不懂药,药师不懂医。大多中医对中药的理解范围只局限于书本,而中药师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也只是趋于基础。 且经常因为双方不了解彼此的工作性质,闹了不少矛盾,做为一名中药师,我也是从被医生们“误解”,“嫌弃”到被理解、被尊重。 一 在审核处方中,“四查十对”其中两项最主要的就是查配伍禁忌以及用药合理性,配伍禁忌查的是处方中,中药饮片配伍是否涉及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用药等,查用药合理性查的是,是否有超剂量用药,不合理的用药等。 一般刚入行的中医开的处方会避开这些“雷区”,但是架不住一些工作了十几年、几十年的老医生喜欢涉及这些“雷区”。 例如:我门诊有一位“附子医生”一剂药附子喜欢用90克——120克,查《上海中药炮制规范》,附子的常用量为3克—15克。 碰到这样的处方,中药师的第一反应就是拒配找医生吧!好,如果一个下午,这样的方子出现30张以上,怎么办? “附子医生”第一次开出这样的方子时,我部门当天负责审方的小姑娘一下午跑了几十次诊室。然后把“附子医生”惹恼了,也把病人惹恼了,跑到院长办公室抗议去了,抗议为啥药房人员在他看诊时,多次进诊室打扰?扰得他一下午看诊,看得十分疲惫,因为我们每跑一次会打断他的看诊思路。 院长把我叫到办公室,问到底怎么回事?我说“做为药学人员,我们只是按章办事儿。医生的处方中有不合理,我们必须当场确认,否则拒方,或者让病人再拿着处方找医生,给病人的印象更不好。” 院长和我商量,因为“附子医生”对附子的用量原本就多,且他的病人在其他地方看诊服用药后,并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其他门诊也没有我药房这么能折腾,次次跑诊室要求签字,是否能等医生看诊完毕统一签字? 我说“不行,工作制度规定不合理用药的处方,作为药学人员必须与医生确认后,才能配方,不存在事后补签的问题。避免矛盾,可以,请“附子医生”每次使用附子超量时,自行签字加当天日期,那就无需药学人员来回跑了。” 说实话,我们跑来跑去的找医生签字也很累,毕竟审方药师跑一圈需要5分钟左右,排队的病人需要等候的时间就拉长了,病人经常因为此类事件炸锅,但是该做的步骤,我们不可能少做,希望医生也能够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至于当天病人的抱怨,我向病人诚恳地道了歉,并且告知他跑诊室的缘由,是为了对他用药安全的把关以及负责任,病人欣然接受了。经过这次沟通,“附子医生”偶尔还会忘记在超剂量的处方上签字,我药房的药师时常怕得不敢找医生,怕进了诊室又被医生瞪。 我说“你理直气壮地执行工作职责,怕什么?就算100次里只有1次出了问题,这1次问题,因为你当时的不作为,你和医生都需要承担用药超量的责任,不过你和医生最多一辈子不能当医务人员。可吃下药的病人,身体以及心理承担的痛苦,甚至是一条命,你到时会不会为一时的方便愧疚一辈子?” 经过一个季度,“附子医生”再也没有忘了签字这回事儿。有次在门诊遇到我,说他刚来的时候,为“签字”这事儿挺生气的,但是这段时间的相处,发现我们药房人员才是真正负责的药学工作者。 有几次他开方时附子只想用9克,但因为惯性思维,开成了90克。他以为开了9克没签字,药师查出后去找他才改了回来,避免了几次错误。经过这几次后,他说:原本觉得药房挺烦人的,现在却觉得没有我们这帮“烦人精”,他那几次错误可能就害了几个病人。 二 我门诊的医生来自全国各地,所以用药习惯也五花八门。 比如:《全国炮制规范》的处方应付写牡蛎付煅牡蛎,但是《上海炮制规范》处方应付写牡蛎付的是生牡蛎。 关于一味中药是否炮制后使用,我一开始也没有过于关注,直到一次,我审核了一天的处方。 经常遇到问题一,例如:栀子。 中医都知道,焦栀子有止血的功能,而生栀子的功效是清热泻火,凉血消肿。 《上海市炮制规范》处方应付写栀子付焦栀子,可是有许多医生处方上写栀子,实际需要用的是生栀子。 如果遇到的是焦栀子和生栀子这类功效有明显区分的,还好说,我们可以判别处方上生用还是炮制使用,用法是否正确,并且可以找医生确认。 但如果碰到的是生白术和炒白术,在健脾处方中都可以使用的中药饮片,没有一定功底的中药师可能就会按照正常的处方应付给药了。 中午吃午饭时,我遇到一些医生,起初会询问他们对于处方应付的了解。遇到一些有师承的老医生还好,他们对中药炮制以及中药处方应付都相当重视,且对此十分了解。但是有一部分的医生会莫名其妙地问我:处方应付是啥? 知道处方应付的医生看了不要笑,真的,你们千万不要笑,这是真事儿。特别这些医生里,还包括了一些仍在三甲医院就职看诊的副主任级别以及主任级别的医生。我第一次听到他们的言论时,是惊恐的。甚至有些医生还会在听到“处方应付”这个词时说:我们做了那么多年,还真不知道有处方应付这回事儿。 从以上事件看来,医生和药师的工作至少在他们工作的地方是十分缺乏的。这部分的医生开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处方,有些处方中根本不知道最后到达病人手里的药,是否是正确的。医生们是否收到过病人说开的药没有效果的抱怨,是否会莫名,明明这张处方喝下去应该有疗效的,却被病人说没有效果,甚至有些医生会怀疑是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 不能说全部原因都在于处方应付付错药,但是我想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此。 后来,我从一个刚规培结束的小医生那里找到了原因,她说她工作过的医院,大多是电脑系统开方,中药饮片的选项只有一种,比如:白术,在系统里的就是白术,根本没有生白术和炒白术的选项。她进了现在的门诊才知道,原来中药饮片开方时,是真的有炮制这档子事情的。不过,根据我工作过的一些大型医院,医生的开方的系统,中药饮片的选项还是有区别的。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了,每个医院使用的系统都不一样,有多少医生在这样错误的循环中开着处方。 处方应付付错药会产生的问题: 开出的处方,疗效有偏差,甚至会造成整张处方疗效失衡。 病人不再信任中医,原因不在于医生的看诊水平,不在于中药饮片的质量,而是付错了药,医生还不知道。 病人吃了可能没效果,或者产生不良的效果,发生投诉。 可想,医生和药师如果没有及时沟通,产生的后果,有多可怕。 三 我门诊有一个十分好学的高医生,从医已有20年。 他说,他特别喜欢药房,但在其他医院就职时,药房离工作的诊室非常远,医生与普通药师基本零交流。他偶尔要去药房配药,拿着张处方亲自去,药师和学徒们每次都会恭敬客气地将他“赶出”中药房,理由无非是中药房灰尘太大,怕脏了他的白大褂。好不容易他和一个药师关系不错,让他能待在药房里看抓药了吧,一些学徒事后又和这个药师说,他站在那儿,盯着他们觉得紧张,容易配错药,让他以后能不能别看着他们配药? 他说:不怕你笑话,做了那么多年医生,对于中药饮片的认识,只局限于学校上课时。他很想参与药房的工作,了解地道中药饮片,比如川贝,川贝中最好的是松贝,其他可入药的川贝品种还有炉贝、青贝等。 他想亲自尝一下,道地中药饮片和普通中药饮片的区别究竟在哪儿?可没有有经验的中药鉴定药师的带教下,他根本无法将中药名称与实际的中药饮片相对应,更不要说分辨道地中药饮片和普通中药饮片的区别了。如果他通过尝试能够了解到普通饮片与中药饮片的区别,开方时,遇到用普通饮片的药房,他可以酌情增加剂量,而遇到能提供精制药材的药房,他可以酌情减量,对于开方治疗上又可以有一个大的跨越。 做为药师,也是极度希望与医生做交流的,能够懂得更多的医学知识,不至于在病人问起一些病症时有答不上来的尴尬,可是药师和医生的交流机会确实太少。 四 通过以上三件事,可见医生如果和药师之间没有交流沟通会产生多少问题。个人对这件事情的一些想法: 每个医院能够定期增设药师与医生之间的交流会。希望普通的药师和学徒都能够参与。 医生和药师之间,能够互相体谅各自的工作,互相参与对方工作实践。不限于临床药师才能参与医生工作交流,有兴趣的医生也可以参与药房的工作,互相增进。 通过更专业的医学培训,药师能提高自我专业度,更好的在医疗系统里体现自我价值,辅助医生,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及时收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交流,避免“医”与“药”工作过程中的误会以及矛盾。 相信通过正确的交流方式,医生与药师之间,应该是相使的关系,而不是相反相畏。 天使达人 文章转自医联!
“医生不懂药,药师不懂医”,产生可怕的后果
发布:2018-09-21 10:56:59 | 查看: 次
摘要:进入医院工作多年我发现一个问题——医生不懂药,药师不懂医。大多中医对中药的理解范围只局限于书本,而中药师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也只是趋于基础。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易哲健康资讯联系。
上一篇: 何为风热感冒?夏季感冒是风热所致吗?下一篇:返回列表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