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速度越快越好
节奏太快容易运动量超负荷,运动者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承受能力,控制锻炼动作的速度、力度、间隙时间等,并不是越快越好。
如果进行了一组快节奏的运动后,要做舒缓的整理运动,以调节心跳和呼吸。初练者、没有运动经历者每次锻炼后,应以少量出汗、略有疲劳感、心率在130次 /分左右为宜,总的练习时间不超过1小时。随着锻炼水平的提高,体质的增强,运动时的速度可以适当增加,心率最高不超过150次/分。
同样以跑步为例,许多人为了突破个人成绩加快脚步猛冲,但当时速超过10公里以上,也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一般来说,若发觉跑步时比平常喘,甚至有眩晕、心悸、头昏眼花等症状,代表跑步速度过快,应尽快做调节,降低身体受危害的风险。
c.距离越长越好
一般来说,路跑可以10公里做作为距离基准,超长容易造成运动伤害,但实际上仍需视个人运动习惯、体能、年纪、性別等因素,而有不同的安全距离差异。最重要的是与自己做比较,若在增加跑步距离时,莫名感觉疲劳或心悸,就代表跑步距离突然增加太多了。
d.肌肉越酸痛越好
以强调肌肉伸展的瑜伽运动为例,临床上发现许多人忽略了酸痛带来的问题,认为肌肉被拉伸到感觉酸痛才是对的,硬要做到超过自己身体所能负担的弯曲角度或动作,其实,若身体出現可接受的酸痛感还好,但当伴随痛感出现,则要留意运动伤害可能已经形成。
此外,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常见的现象,若是代谢物刺激神经所造成的延迟性酸痛,可在24至48小时内自动减少和消失,原则上不用过度担心;但若是运动后酸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是酸痛伴随着无力、麻痹、走路脚步改变,则意味着肌肉已经受伤,是典型的运动伤害。
运动减肥三大关键,让你增效燃脂,不要让汗水白流!想要减肥就动起来吧!更多运动减肥技巧方法推荐:运动减重速效妙方 瘦出令人绝妙好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