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酿一些葡萄酒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习惯和爱好,他们认为这是“纯天然”“无公害”的。但网上说自酿的葡萄酒中甲醛含量过高,饮后可引致失明、肝病、中毒。自酿葡萄酒真的会产生有毒物质吗?家庭自酿葡萄酒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医学专家。
网传喝自酿葡萄酒=中毒
市民金先生是自酿葡萄酒的爱好者,每年他都会自己酿一些葡萄酒。可最近,他常看到身边的朋友在微信上转发以《自酿葡萄酒有毒,勿食》为标题的文章,称自酿葡萄酒中有大量的甲醇,因为葡萄皮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霉变也会产生大量甲醇,发酵越彻底,甲醇含量会越高。另一方面,葡萄中的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过酶的催化作用生成杂醇油。长期服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引起中毒。
“自从看过这些文章说自酿的葡萄酒有毒后,就不敢再喝了。”金先生担心不已,他表示,今年他也不敢自酿葡萄酒了。
随后,记者也在网上搜到了不少有关“市民在喝过自酿葡萄酒后出现中毒症状”的报道。那自家酿的葡萄酒还能喝吗?对身体有多大危害?
自家酿葡萄酒质量安全隐患多
对此,专家表示,自己酿的葡萄酒是可以喝的,但比工业生产的葡萄酒安全风险会更大。记者在南宁市各大医院急诊科了解到,每年都会接诊不少例因为喝了自酿酒而导致的轻微中毒病例。
“自家酿酒缺少工厂里全封闭式消毒、杀菌的处理,容易让细菌乘虚而入,酿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中,除了乙醇,也会产生甲醇、杂醇油等不可控的副产品。工厂大批量生产时,会有去除甲醇的工艺,但是在家酿制的葡萄酒无法做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国忠指出,和工业生产相比,自酿的葡萄酒只利用葡萄的天然酵母,不仅可能产生异味,而且发酵不完全,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不够高,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增加了变质风险,保质期很有限。
此外,葡萄果实细胞壁上含有大量的果胶,果胶酯化后会产生甲醇。在工业生产中,通过添加外源的果胶酶,能够限制甲醇的产生。而家庭自酿则有更高的甲醇超标、导致中毒的风险,尤其是在原料葡萄霉烂以及环境温度过高时。最后,家庭自酿葡萄酒一般用的是鲜食葡萄,不同于工业生产用的果皮更厚、颜色更深的酿酒葡萄。鲜食葡萄表皮的多酚抗氧化物质和糖分水平都远不及酿酒葡萄高,而要达到一定的酒精度,就只能额外再添加糖,成品酒的风味和保健效果都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