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仿真饰品暗藏有害重金属隐患
可能引起头痛、过敏甚至中毒等症状
本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3年度全国进口仿真饰品质量状况》白皮书,指出进口仿真饰品多次查出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问题,包括铅、镍、镉,有4成多的进口仿真饰品铅超标,是不合格最多的项目。
这难免让人担心,大家平常佩戴的饰品是不是也存在类似的重金属隐患呢?记者为此随机从几位消费者那里收集了5种饰品,包括儿童足金吊坠、时装手表、玫瑰金坠链、合金耳钉、铂金项链,邀请民间环保组织自然大学研究员、重金属污染干预项目负责人,使用专业仪器进行重金属测试。
事实上,饰品作为与人体长期接触的物品,其含有的有害重金属问题早已引起国家质检部门的注意。我国已在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了GB28480-2012《饰品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这是首部针对饰品出台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对镍释放、铅、镉、砷、六价铬及汞、八项可溶性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都有限量要求。
通过实验测试,比照《饰品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国家标准,结果发现,5种饰品中,只有1种知名品牌的玫瑰金色加黑矿坠链,没有检出超标有害重金属,其余4种饰品均查出问题,而且铅、汞超标项目较多,其中1款儿童足金吊坠,铅含量是标准值的2倍多。一条铂金项链不仅汞含量是标准的2倍多,还含有高于标准限值4倍多的砷。这些有害重金属可能引起头痛、头晕、发炎、过敏甚至中毒。
■实验
一款铂金项链砷超标四倍多
实验时间:7月8日
实验目的:测试首饰中是否含有超标的有害重金属,包括铅、汞、镉、砷、锑。
实验样品:从消费者收集上来的5种饰品,其中包括1种儿童足金吊坠。
实验过程:自然大学重金属污染干预项目负责人张女士使用便携式元素分析仪,分别对饰品测试,每件大约90秒钟,数据直接显示在分析仪的屏幕中。
实验样品:(见图表。)
【分析】自然大学重金属污染干预项目负责人张女士指出,从实验数据看,饰品在铅、汞有害重金属上的问题比较严重,1款合金耳钉汞和铅两项同时都超标,铂金项链还发现了高含量的砷,是标准限值的4倍多。所幸在镉、锑的检测上没有发现问题,虽然部分饰品检出了微量,但都在标准限值内。
对于饰品中的汞,张女士称,汞含量超标,表明该款金饰成色不够好,硬度不够。汞进入人体后主要侵害人的神经系统,对人的神经、消化、内分泌系统和肾脏可能产生危害。
■提醒
1儿童不宜长期佩戴饰品
家长常给孩子佩戴诸如项链、项坠、锁、项圈、手镯、脚镯等儿童银饰品,殊不知却存在铅超标的风险隐患。
国家质检总局今年在临近儿童节时曾发布儿童银饰品的质量安全风险警示,指出儿童银饰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把关不严、生产工艺水平受限,或为改善银饰品性能、提高美观度而人为添加等原因,可能导致银饰品中铅、镉等有害元素含量过高。通过皮肤接触、舔食等途径,这些重金属元素可进入人体并不断富集,具有一定毒性,对儿童危害更大。
据介绍,质检总局采集50批次的儿童银饰品检测有害元素,结果发现14批次银饰品的铅含量过高,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贫血,引发多动、听觉障碍、智力低下等症状。
质检总局因此指出,由于儿童身体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有害重金属元素的耐受量低,建议不要给儿童长期佩戴饰品,更不要给儿童戴供成人使用的饰品。如果佩戴,应避免儿童舔食、啃咬饰品,如发现儿童与饰品的接触部位发生过敏、炎症等,要及时就医,并停止佩戴。
2戴饰品遇瘙痒过敏应停戴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中国环保标准专业委员会理事龚龑介绍,有的饰品降低成本,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光泽度、硬度、韧性,加工时常会加入铅、镉等合成材料。如果皮肤长期接触有害重金属超标的饰品,容易引起过敏,尤其是夏季天热易出汗,汗水与饰品中的一些重金属成分反应,可能导致皮炎、红斑、水疱等皮肤疾病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发生重金属中毒。
比如汞及其化合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等不同途径侵入人体,长期接触可破坏大脑视力神经,以精神异常、齿龈炎、震颤为主要症状。另外,像儿童饰品中如果铅超标,对儿童危害大,长期佩戴会造成儿童血铅超标,引起多动症、躁狂症等。
由于饰品中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只能靠专业仪器才能发现,消费者是无法肉眼辨别出来的。过敏体质的人尤其要注意,如果在佩戴饰品过程中,出现了佩戴部位瘙痒、起水泡、发炎症状,应停止佩戴。消费者在注意美观的同时,也要注意健康环保,应选择正规销售渠道购买,谨防受害。
■释疑
重金属超标有哪些危害?
铅:是重金属污染中毒性较大的一种,进入人体很难排除,能直接伤害人的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神经系统,可造成智力低下、血铅中毒等,儿童长期佩戴会有不良后果。
汞:食入后沉入肝脏,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大。
镉:破坏骨骼、肝肾,引起肾衰竭、高血压等疾病。
砷:有剧毒,长期接触会导致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癌性。
锑:对皮肤有放射性损伤。
相关新闻推荐:儿童银饰品铅超标曝光 选购要注意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