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哲健康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保健 > 心理 > 职场心理 > 教你杜拉拉的职场的生存技巧

教你杜拉拉的职场的生存技巧

发布:2018-02-26 15:38:22 | 查看:

摘要:看过《杜拉拉升职记》的人都知道,杜拉拉在职场上经过各种的磨难终于成功,肯定有人羡慕她,也想像杜拉拉一样最终称霸职场,你当然也可以像杜拉拉一样,但是杜拉拉掌握的职场生存技巧你也要掌握,然后想杜拉拉一样脚步坚实的一步一步走向职场的顶峰。

看过《杜拉拉升职记》的人都知道,杜拉拉在职场上经过各种的磨难终于成功,肯定有人羡慕她,也想像杜拉拉一样最终称霸职场,你当然也可以像杜拉拉一样,但是杜拉拉掌握的职场生存技巧你也要掌握,然后想杜拉拉一样脚步坚实的一步一步走向职场的顶峰。

教你杜拉拉的职场的生存技巧

在《杜拉拉升职记》之前,职场文学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官场小说,如《驻京办主任》,算是另类版职场文学,不外乎是坏人们一路凭借厚黑学上位,灰色人心灵煎熬,好人们最终胜利;另一种是外企文学,如《圈子圈套》、《输赢》,有阴谋有阳谋,办公室政治的波诡云谲丝毫不逊于官场厮杀。这两类基本都是写男人,女人不过像蛋糕上点缀的草莓一样扮演装饰品。

 

杜拉拉现象就像一阵清风吹进了都市白领,人们发现原来写给女人们的职场小说也能这么热卖,而且和那些厚黑学阴阳谋相比,这里的小心机还真算不上什么。小说中,杜拉拉在外企的经历跨度8年,从一个朴实的销售助理,成长为一个专业干练的HR经理,见识了各种职场变迁,也历经了各种职场磨练。

 

这故事像极了红白机的经典游戏《超级玛丽》:一个是水管工,一个是毫无背景的普通本科女;一个需要在路上踩小怪打老怪跳壕沟,一个要斗上级斗下级斗同僚斗情敌;一个路上可以吃蘑菇吞金币,一个职场路上靠升职加薪来强大自己……

 

小说里的人物,也像游戏里一样足够单纯,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傻大姐是永远不会进步的,而怪老板也肯定不会和你有效沟通。偶然的小心思肯定不会影响工作为重的大局,再加上其中穿插的大量HR工作术语,难怪有网友戏称这不是职场小说,而是HR工作的艺术表达。

 

游戏中的超级玛丽最终和公主幸福和生活在一起,而小说中的杜拉拉最终没能与她的王子厮守。有不少网友怅然:为啥这倔驴不肯辞职陪了心上人,而是非要和这职场死磕到底。

 

杜拉拉大热,一方面是写出了女性视角的外企生活,当下中国能对这个圈子真正有了解的人也大抵有数(在世界500强中国公司的工作人士能有多少);其二是职场女性之间的一点小算计小心思也相当抓人(想想TVB的《金枝欲孽》为啥火爆吧);再有就是穿插了很多HR工作的点滴细节,让不少读者有种读了就能用的畅快感。当然,一场风花雪月却最终黯然神伤的爱情也是不可少的。

 

倔驴一样的杜拉拉放弃了生活,甚至当白马王子出现后还坚持办公室恋情,一门心思和工作斗争,为升职不惜越级上访,几年间从一个小小的销售助理成为人事行政经理。这一路上百转千回而不屈,像极了成功学里的典范案例。

 

智联招聘网高级人力资源专家郝建高调赞扬这本书中的杜拉拉精神:“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没有特殊背景,受过良好教育,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拨动了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的心弦。”

 

成功学热的背后动因

 

知名文化人梁文道曾多次感慨,大陆的机场书店里,所卖书籍实在不敢令人恭维。

 

现实是,柜台上大把的成功学书籍耀武扬威宣示着:只有我们才能占据机场书店这个最势利的售书场所。不然,长发飘飘东北口音大叔的讲座怎么总能吸引无数渴望的眼神呢。不论是西方传来的原版成功学,还是以传统国学新解的本土成功学,都在暗示着:我们才是时代的王道。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梁理文曾把成功学的全面发展归结为保险推销和直销这两个新鲜事物的出现,“这两种销售方式都需要大量招收和培训推销员。培训专家大都受过成功学的训练,他们也喜欢向学员推荐成功学类的励志书籍。那些接受过培训的人,不管是否留下来做推销,都学到了一些过去他们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东西,主要是一些非智力因素在个人成功中的作用。”

 

把打鸡血一样亢奋的推销员和杜拉拉这种外企时尚白领并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都展示了这个社会整体躁动的状态:必须要成功。

 

成功学与其说是技能的培训,更不如说是态度的训练。中国历史上自儒家学说成为正统后,克己复礼成为社会整体意识,一不鼓励个性解放,二不提倡财富追求。1949年后又大力提倡革命的螺丝钉精神,衣服常年都只有两种颜色。新时期里,中国人对财富的原始欲望和个性追求喷薄而出,成功学也生逢其时,登上了最合适的舞台。

 

零点公司董事长袁岳接触过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基本肯定的是成功的人基本上没有听过成功学与励志讲座,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很多在我们看来似乎很成功的人,可能并不觉得自己有多成功,他们很不愿意被称为成功人士。那些最愿意被人称为成功者的人,往往是初尝胜果、但还没有被时间沉淀证明他们的成功是坚实与可持续的。

 

袁岳还指出,成功的成功学讲座往往是最热闹与最有表演效果的,而恰恰这样的成功学讲座都是有热闹而没门道,或者有门道却也不是真实的做事之道。“有人会听成功学听得入了迷,到处听名人讲座,而我甚至建议你可以一场也不听,而换着尝试看各式各样的书,参加各式各样的行动,交各式各样的朋友,一个场面下的朋友远胜于一个讲台上的神侃者。如果你一定要去听成功学讲座,那么我建议你抱的心态不是真的要学习什么,而是如同欣赏一出话剧与个人演唱会的心态,你也可以是一个玩票的粉丝,但不要把自己弄成了门徒。”

 

可不可以不成功?台湾《30》杂志做过一组海峡两岸年轻人的对比——23.8%的台湾30岁左右的年轻人理想是当个性小店店长,而43%的内地年轻人想成为大企业家;34.6%的台湾年轻人认为赚钱虽重要但不是唯一价值,而20%的内地年轻人希望自己未来年薪可超千万;40.7%的台湾年轻人视第二专长为实现理想最佳方法,而42.6%的内地年轻人认为人脉是职场第一竞争力……

 

可见,两岸年轻人对于成功的定义相差极大,相对而言,内地的年轻人对于财富和地位的渴求显得心急火燎了。

 

一个在民间流传很久的段子:老师问,“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当然珠穆朗玛峰!”“第二高峰呢?”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老师在黑板上写:“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第二与最后一名同等待遇,这个段子也恰好能解释为什么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金牌数可以达到惊人的51枚,而奖牌数反而不比美国高。

 

杜拉拉式成功学分析

 

无论是书里杜拉拉工作的外企,还是现实中的世界500强公司,都已经发展到非常成熟的地步,不论是企业理念还是制度规范,甚至是工作流程细节,都已经规定得清清楚楚。每个员工都需要把自己弄得发光发亮,干好本职的螺丝钉工作。至于天花板,也是每个人都能清楚看到。

 

这么说或许有点“酸葡萄”的味道,但杜拉拉式的成功技巧,也只能在500强企业里具有实践性,对于广大中国式企业而言,这种规范还显得有点望梅止渴。

 

换句话说,想学杜拉拉,请到500强。

 

徐静蕾电影版的《杜拉拉升职记》里,职场部分并非重点,更多的是一个时尚爱情故事。或许老徐该去看看一个调查数据:2010年1月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有关“杜拉拉”的民意调查,有50.2%的人热衷杜拉拉是“被这个人物独立奋斗的精神所打动”,67.3%的人“为了学习职场生存术”。

 

看见了吧,多数人热衷的还是如何从杜拉拉身上学习“生存技巧”,这也说明了大家看杜拉拉的心态:外企生活那是表面,真正关心的还是斗争策略技巧。

 

比如书中写到杜拉拉辛勤工作却不受老板赏识,想明白之后她采取了不断报告工作进程的方法,使老板注意到了她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从而意识到了她的重要。

 

这种既不冒犯老板,又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办法,想来才是最受人欢迎的。

 

微微心理健康网小结语:《杜拉拉升职记》可以为一些女白领励志,当你在职场上遇到困难沮丧时,想想杜拉拉,你就会有无限的能量,让你再次打起精神来面对困难。大家还想看哪些心理文章呢?接下来微微心理为大家真诚推荐:推荐职场菜鸟必学的成功心理技巧!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与易哲健康资讯联系。

分享到:
每日推荐